在制药、医疗器械、食品及高端日化等行业,包装密封完整性(Container Closure Integrity, CCI)直接关系到产品无菌性、有效性和安全性。一旦包装存在微米级泄漏,外界微生物、水分或氧气可能侵入,导致药品变质、食品腐败甚至患者感染。因此,对包装密封性的检测已从“是否漏”升级为“漏多少”“是否在风险阈值内”。
在此背景下,真空衰减法微泄漏密封性测试仪凭借其非破坏性、高灵敏度、定量分析与法规合规性等核心优势,正逐步取代传统水浴法、染色法等主观、破坏性检测手段,成为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的“金标准”。
传统泄漏检测(如水浸法、亚甲基蓝染色法)需将样品浸入液体,不仅破坏包装完整性,还导致整批样品报废,尤其对高价值无菌药品(如冻干粉针、预灌封注射器)造成巨大浪费。
而真空衰减法采用纯物理无损检测原理:
测试后样品完好无损,可继续用于临床、销售或稳定性研究,显著降低检测成本,提升资源利用率。
根据USP <1207>及FDA指南,无菌药品的最大允许泄漏限值(MALL)通常为 0.3–1.0 μm 漏孔。能否检测到该级别泄漏,是判断检测方法是否“确定性”(deterministic)的关键。
现代真空衰减法设备(如PTI VeriPac 465、济南赛成VAC-01、三泉中石Leak-S等)已实现:
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能判断“是否合格”,还能评估泄漏风险等级,为包装设计优化、工艺参数调整提供数据支撑。
真空衰减法对被测样品的适应性极强,几乎覆盖当前主流医药与食品包装形式:
包装类型 | 适用性说明 |
---|---|
西林瓶、安瓿瓶、输液瓶 | 无论水针、粉针、冻干品,有无顶空均可检测 |
预灌封注射器、卡式瓶 | 通过专用夹具限制活塞移动,避免假阳性 |
软包装袋、铝塑泡罩 | 配合限位工装,防止抽真空时膨胀变形 |
充氮/空气顶空包装 | 顶空成分对检测结果无干扰 |
含液体/固体内容物 | 只要非高粘度悬浊液(如糖浆、乳剂),均可测试 |
在GMP和数据完整性(ALCOA+)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,真空衰减法仪器普遍具备以下智能化特性:
这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,更确保了数据客观、真实、不可篡改,为产品注册、飞行检查提供坚实证据链。
真空衰减法已被多项国际标准采纳,成为官方推荐的确定性检测方法:
真空衰减法微泄漏密封性测试仪,不仅是检测工具,更是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包装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装备。其无损、精准、智能、合规的四大优势,正在重塑行业对密封性测试的认知与实践。
0531-88905886